服务热线
0791-86753021
节即是增——方大达钢做好节能节水管理

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是达州市近年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投资总额150亿元。今年3月底,位于达州市主城区附近的老厂区宣布关停,4月1日,位于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智造城的新厂区正式揭牌。

此次搬迁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以“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为核心理念的全面升级。新厂区规划伊始,就将环保标准、能源效率和碳减排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和智能装备,打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数据佐证成效:方大达钢自发电率从搬迁前的40%—55%提升至现在的95%以上,峰值自给率达到100%,并具备向电网倒供电能的能力;生产废水回收循环利用实现近零排放,吨钢新水消耗较2024年下降19.7%。

节能 自发电率提升至95%以上

方大达钢新厂区建设的自备电厂将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与炼钢、轧钢过程中产生的饱和蒸汽全部用于发电,将烧结环冷余热、高炉余压转化为电能,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

方大达钢动力厂发电车间负责人向晓君介绍,老厂区使用的是两台中温中压和两台高温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7兆瓦,新厂区使用的是亚临界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不仅装机容量大,每发一度电消耗的煤气也从4.6立方米降低至2.8立方米,发电效率更高。

简言之,新厂区构建起全流程能源高效利用体系,通过高效发电机组将回收能源转化为清洁电能,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生产模式。

与此同时,方大达钢通过实施“迎峰发电、错峰用电”策略,精细统筹生产安排与煤气柜储量管理,通过多工序协调,加强生产过程管控、精准调度煤气资源、优化锅炉燃烧参数及动态调整发电机组负荷,8月份日发电量多次突破570万度,日均发电量较去年提升160个百分点,自发电率提升至95%以上,实现了从高度依赖外购电到具备倒供电网能力的蝶变,大幅降低了外购电成本,显著减少了因火力发电带来的间接碳排放。

截至目前,方大达钢的铁、钢、材、焦、电五大主要产品指标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 81.04%、78.72%、77.39%、71.84%、82.38%。

接下来,方大达钢将继续深化绿色制造理念,探索氢冶金、碳捕集等前沿技术,朝着“零碳工厂”的目标迈进。


节水 生产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生产废水并没有被视为废弃物,而是开启了一段重生之旅。”动力厂运行车间主任杨军介绍废水循环利用工艺。

方大达钢水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废水预处理—清洗过滤—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等环节。杨军介绍,废水预处理环节如同一名“守门员”,毫不留情地拦截住水中的大块杂质与悬浮物,为后续的净化之旅扫清了第一道障碍,让水质初步变得清澈。紧接着,清洗过滤器登场,它们如同精细的“筛子”,将微小的颗粒物一网打尽,进一步提升水质的纯净度,为废水深度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超滤系统是这场净化之旅的关键一环,凭借其过滤能力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微小颗粒,如同为水打造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盾”,让水质更加安全可靠。而废水反渗透系统则是整个流程的“点睛之笔”,通过施加压力,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尽数分离,经过这一环节,曾经的废水已摇身一变,成为一级除盐水。

这些一级除盐水并不会就此被废弃,而是踏上回收循环利用之路,重新回到生产环节,实现废水零排放。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更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自4月揭牌投产以来,方大达钢吨钢新水消耗较去年下降16.84%;雨水回收系统自5月下旬投用以来,截至8月已回收雨水75.8万吨,节约水费约140万元。

让设备换代、工艺革新服务于绿色环保发展,方大达钢还有诸多举措——通过先进环保设备和现代化废气处理装置等投入,实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大幅减少。

达州东部经开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园区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确保水绿、山青、天蓝,实现园区“环境美”与“经济强”双赢。(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