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91-86753021
方大钢铁集团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如何以“新”促“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

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区位优势,一家传统老钢企,一家改制重组的民营企业,方大钢铁集团旗下方大特钢、方大萍钢如何能从改制重组初期发展难以为继中凤凰涅槃到近年来保持引领之势:2020年,方大钢铁集团钢材产量1951万吨,排名国内钢铁行业前十位,利润总额排名行业第三位,旗下方大特钢吨材利润位列行业第一。

以创新贯穿管理、科技和人才强企,为企业发展“增厚度”“提高度”“固强度”,以新创“特”,以新促“兴”,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是方大钢铁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三个有利”加“三个不减” 以管理创新“增厚度”

“鸡蛋里挑骨头;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不挣一时的钱,要挣一世的钱”,是方大钢铁集团干部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共识。

这一独特新颖的注解,源于2015年。那一年,在众多企业停产减员之际,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却在全集团提出“三个不减”的承诺,不减一个员工,不减员工一分钱工资,不减员工一分钱福利,不给社会增负担,保障好员工的利益。

于是,在2015年钢材价格跌破2000元/吨的情况下,方威带队攻关,在方大钢铁集团旗下方大萍钢、方大特钢分别成功实施“吨材成本再降200元、150元”行动,推动企业实现逆势盈利,更让干部员工对如何精细化管理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精益求精,精细管理,实现内涵增长。

精打细算,降成本一分钱不嫌少。一张纸正面用完反面还可以用;现场维修,螺丝拧下来重新清洗后重复利用;方大九江钢铁炼铁厂原料二车间,是皮带机使用大户,运行过程中需配套使用胶带机调节丝杆。以往单位都是外购调节丝杆,员工创造性采用梯形螺纹结构制作丝杆,不但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每自制一根丝杆还可节约采购成本500余元,“一年下来可以省下不少钱”。

精益求精,潜力无处不在。方大特钢将报废的马路清扫吸尘车改造成小货车,节约了10余万元的车辆外购成本。而地处内陆的方大萍安钢铁,物流成本较高,于是,研究加码实施“双向物流”新模式,即整合原料采购及钢材销售汽车双向物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最大利用。据了解,2020年吨材物流费用同比下降8.44%。

快速响应,以无缝对接促进高效联动。对市场变化保持灵活性,实现每日快速响应,各公司每日在早会、调度会、配煤配矿会议等会议上及时调整入炉品位、原料结构、炉料结构、生产工艺、市场流向、销售区域、效益品规、原料销售库存等,促进产供销联动,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从改制重组初期的“堵漏挖潜”,到持续深入的降本攻坚,在方大钢铁集团,我们看到,员工人人“当家”,“柴米油盐”心中有数,精益求精,力求极致,提质增效,企业成本、效益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全面赛马,创新机制,激发全员潜能。

怎样才能不断激发每个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方大集团创新出一套独特的“赛马”机制。

“赛马”谁在赛?赛什么?方大做法极具特色。从公司层到班组每个岗位,从高管、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个个都要比,人人有指标;定期排名,比管理、比技术、比操作,比指标、比效果,从产供销到宣传、后勤……各项工作都要赛,企业上下“万马奔腾”。

“赛马”怎么比?怎么考核?各项指标、工作与自己最好的水平比,与兄弟企业比,与行业先进比;实行“前有金山、后有老虎”的奖惩机制,奖得心动,罚得心痛,但“有奖有罚,奖大于罚;奖二罚一甚至奖三罚一”,真正实现舟不进则退,人人奋楫争先。

各项“赛马”将对标挖潜深入到骨髓里、血液里、细胞里,企业内部你追我赶、“万马奔腾”。今年2月份,方大九江钢铁在对转炉挡渣系列进行招标时,中标价为0.63元/吨钢,比方大萍安钢铁拟采用的挡渣塞总包价低0.08元/吨钢。于是,方大萍安钢铁与供应商重新议价,最终议成总包价与方大九江钢铁公司价格持平,按全年390万吨钢测算,预计生产成本全年可下降31.2万元。

“经营企业一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是方大集团的企业价值观,“只要符合‘三个有利’,就必须干,大胆干”这一指导思想,驱动着方大钢铁集团不断创新创效,机制创新。

敢破敢立加技术引领,以科技创新“提高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智能指挥中心、AI技术应用、“两业融合”加速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加码……在方大钢铁集团,科技创新从前沿技术跟进,打造智慧化工厂,到来自一线自主研发,凝聚起企业新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方大钢铁集团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推进智能制造,赋能产业高端化。

——信息化助推精细化。在方大特钢大数据中心,整面墙上的几十块屏幕展示企业各生产区域情况,安全、环保、能源消耗等数据一目了然。

据介绍,方大特钢每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自主研发信息化软件,对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及销售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形成了适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大数据监控平台,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智造”赋能传统制造。钢铁冶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生产岗位劳动强度大,一些生产场所具有一定危险性。方大特钢大力发展“机器人”应用,改进操作人员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例如,方大特钢建筑安装公司自主研发的“龙门式堆焊机器人”改变原传统手工堆焊工艺,让电焊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大幅提高焊接效率3至5倍。此外,“无人化智能行车”“自动包装机器人”等“新兵种”正在源源不断为传统制造业增添新动力。

——研发实力为产品“代言”。方大钢铁集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思路是“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在此过程中,投入人力和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工作。

——解决生产一线“大难题”。站在自己主导发明的几个机器人前,方大特钢建筑安装公司副总经理谢雨田热情高涨地介绍着这些“大家伙”的“妙处”。在这里工作30余年的谢雨田,爱琢磨、爱钻研,在公司鼓励创新的土壤下,成为这里的几个“一线技术创新担当”。

方大九江钢铁“宛双工作室”、方大萍安钢铁“卢彧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大特钢“甘荣刚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方大钢铁集团成立了16个以一线技术带头人命名的工作室,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形成一系列研发成果。2020年,这类工作室申报国家专利共42项。

“高精尖”+“土专家” 以创新人才高地“固强度”

方大集团拥有员工6万多人,旗下200多家法人企业分布于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显然已不能用一把尺子来标定所有的管理。2020年底,在方威的要求和部署下,方大集团总裁率40余名中高管前往华为深圳总部开展了为期2天的封闭培训,启动全集团新一轮学华为“一企一策”的薪酬激励制度改革。

以奋斗者为本,以结果为导向,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全员争先、持续奋斗,激励人,激活人,培养人,提升人,“人”依然是方大企业新一轮改革的核心。

方大集团始终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坚持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人人都是人才,要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内部要发现人才,敢于用人”“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方大集团培养员工的主要指导思想,方大钢铁集团一以贯之。

方大钢铁集团在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实施能力提升、知识更新、技能培训三大工程,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培训中心、技能大赛三大平台,建立“以老带新”“以赛促学”等培养和激励机制,让人才本领持续增强,聪明才智充分涌现。同时,方大钢铁集团把奖励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科技攻关奖励、专利奖励、小改小革奖励、“一专多能”奖励、技术和技能津贴等激励考核办法,让员工看到畅通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和薪酬增长通道,引导员工争当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方大萍安钢铁通过内部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培养了初中高级技工和技师等技能人才900名。方大九江钢铁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老带新”组织机构,出台《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老带新”制度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企业组织签订“老带新”协议477份。

目前,方大钢铁集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2个,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研发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

从“顶天”人才的外引,到“立地”人才的内育;从博士后工作站、研发机构的合作,到特色人才工作室的建立,方大钢铁集团搭建起“高精尖”+“土专家”的创新人才体系。

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在创新赋能之下,方大钢铁集团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行稳致远。(来源:新华网)